微信服务号

微信订阅号

关注微信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健康科普 >>健康促进

健康促进

科普知识丨炎炎夏日带您认识中暑

字号: + - 14

  这几天,本溪进入“烧烤”模式,身边又出现了中暑的人。中暑可轻可重,轻者及时散热,注意休息即可很快缓解,而严重者上吐下泻、昏迷休克,甚至发生生命危险的情况也年年有之。所以,我们有必要掌握专业科学的中暑防治知识,关键时刻既能自救,又能救人。

定义

  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、不透风的环境下,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,以及水、电解质丢失过多,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。

病因

  当机体不能够适应和耐受环境高温(>32摄氏度)、湿度较大(>60%)和无风状态时,体內产生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,从而发生热量蓄积、体温上升,进而发生中暑。

易感人群

  婴幼儿和65岁以上老人;超重或患有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;高温天气进行剧烈活动(比如体育运动、军事训练、户外活动等)的人群,即使年轻健康的人也有可能中暑;饮酒或者服用影响机体散热、减少出汗的药物(如抗组胺药物、抗胆碱药物等)的人群。

类型与症状

 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,分为三种类型:先兆中暑、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。

  先兆中暑:大量出汗,口渴、头晕、耳鸣、胸闷、心悸、恶心、全身乏力、注意力不集中。先兆中暑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(不超过37.5℃)。

  轻症中暑:面色潮红,大量出汗,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,四肢湿冷,血压下降,脉搏加快,等早期循环功能紊乱,体温在38℃以上。

  重症中暑:面色苍白、恶心、呕吐、大量出汗、皮肤湿冷、血压下降、脉搏细弱而快等,或在工作中突然晕倒、痉挛,或体温在40℃以上、皮肤干燥无汗。

 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,重症中暑又可分为热痉挛、热衰竭和热(日)射病三种类型。这几种类型,可以在同一患者身上先后发生或同时发生,常常难以区分。其中以热射病病情最为严重。

  热射病: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(41℃以上)、无汗和意识障碍。常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数小时或老年、体弱、慢性病患者在连续数天高温后发生中暑。先驱症状有全身软弱、乏力、头昏、头痛、恶心、出汗减少;继而体温迅速上升,出现嗜睡、谵妄或昏迷等;严重患者出现休克、心力衰竭、肺水肿、脑水肿,或肝、肾功能衰竭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。

中暑后处理

  中暑后立即停止工作,脱离高温环境,转移到通风良好或者阴凉的地方,脱去外衣进行休息。同时实施降温措施(如反复用冷水擦拭、冷水浸泡、电风扇或者空调帮助降温)。可以饮用冷的淡盐水或者饮料。在体外降温无效的情况下可以用冰盐水200ml灌肠或者口服中药(解暑)类药物。

  而对于热射病患者,应当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,同时将病人移到阴凉的地方,迅速给病人降温,注意不要给病人喝水。

如何预防

  1.保持凉爽

  选择轻便、浅色、宽松的衣服,室内保持凉爽,尽可能呆在有空调的地方。

  2.仔细安排户外活动及调整活动强度

  天气炎热时,尽量将户外活动安排在早上或者晚上,如果出现心跳加速、喘不过气、头晕、心慌等情况,需要立即停止运动。

  3.涂防晒霜

  如果必须到户外去,需戴一顶宽边帽,戴一副太阳镜,在外出前30分钟涂上防晒系数为15或更高的防晒霜,以保护自己免受阳光的伤害。

  4.仔细监护婴幼儿

  切勿将婴儿、儿童或宠物留在停放的汽车内。

  5.及时补充身体的水分,合理饮食

  及时喝水,补充水分,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。高温天气,饮食要清淡,不适合吃高热量、油腻、辛辣的食物,可以准备一些防暑降温的食物,比如绿豆汤等。

  6.随时关注天气、易感人群情况

  查看最新天气消息,查看当地新闻,了解极端高温警报和安全提示。

防暑备药推荐

  藿香正气水(丸):主要用于夏季中暑、外感风寒、头痛昏重、脘腹胀痛、呕吐泄泻、胃肠型感冒等症,治疗皮炎、痱子、蚊虫叮咬等也有良效。

  仁丹:又名人丹,主要用于中暑引起的头痛、头晕、恶心及饮食不节引起的腹痛、肠胃不适等症。孕妇及儿童忌用。

  十滴水:主要用于盛夏闷热引起的头昏脑胀、恶心呕吐、胸膈满闷、胃肠不适等症状,还可外用治疗痱子或轻度皮肤损伤。孕妇、小儿忌用。

  清凉油:常用于因暑热而致的头痛、头晕和伤风,舟车晕浪及蚊虫叮咬、皮肤瘙痒等。皮肤破溃处不宜使用。

  风油精:内服可治头晕头痛、咽喉肿痛等症,外搽可治中暑所致的多种症状,还可治疗伤风感冒、关节疼痛、蚊虫叮咬、皮肤瘙痒、晕车晕船等。

  口服补液盐:如果长时间工作在高温下,还可预备一些口服补液盐,此种口服液含钾、钠、氯、枸橼酸钠、无水葡萄糖,可补充人体因大量出汗而导致的虚脱。

  菊花茶:有清凉解暑、生津止渴的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