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服务号

微信订阅号

关注微信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新闻动态 >>医院要闻

医院要闻

【医学人文】青青子“吟”,“忧忧”我心

发布时间:2017-08-07 浏览次数:
字号: + - 14

      2017年6月6日,这个本该添人进口喜盈门的日子,本溪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病房却收治了一个让人忧心的孩子。出生体重只有1000克,胎龄33周零一天,呼吸微弱,母亲糖尿病,让这个早产、接近超低出生体重的患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。也许单独的早产儿病房、保持恒定温湿度的暖箱、PICC静脉营养、随时待命的呼吸机等抢救设备,才是他生命延续的方式。

      患儿入院后,在主任张可冰和护士长陈淑晶的指挥下,医生护士迅速给予吸痰、监护、保暖、吸氧,处置后,评估交待病情。突然的早产让家属茫然无措,而病情的危重,更是让他们对治疗疑虑重重…… 第二天,张主任查看了患儿相关的治疗、护理、化验检查结果,在了解家属心理后,她主动找到患儿父亲,从孩子现有病情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了细致讲解。她说:“我们是医生,使命就是对每个生命负责,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痊愈,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,我尊重家属的选择,但请给孩子一个机会,也给我们一个机会。”本想放弃治疗的患儿父亲感动于她的真诚,激动地说:“张主任,你讲的我明白,我信任你们,我就在这治了。”确立了坚定的信念,张可冰主任和陈淑晶护士长开始带领医生护士制定治疗方案、护理计划,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严密监护。

     我们称患儿为“小不点”,每天到病房的第一句话就是“小不点”怎么样啦?他是我们大家的“小不点”,那声若蚊蝇的呻吟,牵动着所有人的心。

     第一周,“小不点”根本不能进奶,吃一点点就会呕吐、溢奶。每次进奶前都要给他进行至少半小时的腹部抚触,每个班次都必须单分出一个人的力量专门护理他。尽管如此,他的摄入量仍远远低于机体需要量,必须静脉补充能量,在严密监测各种指标的前提下,医生们精确的计算,不断调整液体的配比、浓度、滴速;护士们精准执行,可“小不点”前臂还不足成人的拇指粗,血管细如发丝,每次输液前护士们都要仔细搜寻可用的血管并尽量保护,往往一根血管要多人评定,有足够把握后才舍得进针。慢慢地能听到“小不点”偶尔发出的细微哭声了。

     第二周,“小不点”进奶仍不见起色,张可冰主任果断指导下胃管。大家都担心 这么小的孩子进行导管插入势必增加感染风险。在下胃管的数天里,我们更加小心谨慎进行操作和护理。为缩短胃管留置时间,每次喂奶都是先经口喂养,不足部分再鼻饲。奶量由1毫升开始,每次鼻饲给奶量还没有配奶时挂在瓶壁上的多。就这样一点点喂养、增加奶量,“小不点”越来越有力气,会经常挥舞小拳头了,拔除胃管时进奶量已经达到15毫升,我们终于能听到他小鸟般嗷嗷待哺的哭声了。

     第三周,“小不点”停用抗生素,孩子抵抗力弱,对护理工作要求更严格。为避免感染,护士长陈淑晶单独放置一瓶快速手消液在“小不点”的床头,每天不厌其烦地督促检查消毒隔离工作。“小不点”几乎没有脂肪,臀部骨突明显,肛周皮肤由于为促消化进行多次灌肠而已明显发红,护士长每天晨晚交接班时,都会着重强调护理重点。白天在他的床边看见最多的也是护士长的身影,臀部赛肤润按摩、腹部抚触、口腔护理、脐部消毒,从未懈怠。在护士长的带头精心护理下,“小不点”停用抗生素后没有出现任何感染及护理问题。

     第四周,“小不点”出现眼睑及下肢水肿。细心的张可冰主任认真查阅病例,及时复查“小不点”的血浆蛋白,指导医生针对低蛋白血症,给予输白蛋白纠正水肿。治疗后,他的水肿慢慢减退,鼓鼓的小脸真的长肉了,哭声也变得十分响亮。

     7月8日,历时整32天,“小不点”的各项化验指标全部正常,体重增长到1440克,进奶量达到每次26毫升……可以独立存活了,“小不点”要出院了!

     32天层层攻关克难的考验、32天生死攸关的日夜守护,面对这个凝聚了全科人心血的小生命,在交给父母的那一刻,大家更多的是不舍和担忧,千叮咛万嘱咐的告诉父母如何喂养和护理。“小不点”出院后的4天里,护士长的微信、护士站的电话,都会频频传出指导母亲护理“小不点”的声音,“小不点”的每声啼哭,仍牵动着我们的心!

     唯你低吟,让我心忧,愿一切安好,茁壮健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