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服务号

微信订阅号

关注微信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健康科普 >>名医讲堂

名医讲堂

专家讲科普丨娃哭闹时腹股沟冒包?不是“胀气”!这病6月内或自愈,1岁后得注意

字号: + - 14

  不少家长给娃换尿布时会发现宝宝哭闹或使劲时,腹股沟或女宝大阴唇会鼓个包,一哄睡,包又没了,这很可能是小儿腹股沟疝,也就是常说的“小肠气”,是宝宝最常见的先天性问题。今天就为家长说清这病的应对办法。

  先搞懂:为啥宝宝会得疝气?

 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,腹部有个叫“鞘状突”的结构没长好、没闭合,正常情况下,这结构会慢慢闭合,可有的宝宝,尤其是早产儿,闭合得晚或没闭上,腹腔里的肠管、女宝的卵巢就可能从这个“小口子”钻出来,形成鼓包。

  后天因素也会推波助澜,如宝宝总咳嗽、便秘、排尿困难,这些都会让肚子里压力变大,把腹腔里的东西“挤”到疝囊里,加重疝气。

  怎么判断?看2个典型表现,警惕急症

  1.最明显:“时有时无”的鼓包

  宝宝哭闹、站立、使劲时,大腿根或大阴唇会鼓出一个包,软乎乎的;

  等宝宝平躺、安静下来,包又会自己缩回去,或轻轻按一下就能推回去;

  有的宝宝症状轻,可能只看到大腿根有点膨隆,不仔细看还发现不了。

  2.警惕!出现这些情况要急诊送医

  如果鼓包突然推不回去,宝宝还哭闹不止、呕吐、不吃饭,可能是“嵌顿疝”,钻出来的肠管或卵巢被卡住了,时间长了会缺血坏死,特别危险。尤其是女宝,卵巢嵌顿的风险更高,发现了要赶紧送医。

  医生一般会摸一摸鼓包,按时可能会感觉到“冲击感”,再做个超声,能看清里面是不是肠管,就能确诊。

  怎么治?分情况:小月龄可等,1岁后建议手术

  6个月内宝宝:先观察,有自愈可能

  如果是早产儿或不满6个月的宝宝,疝气小,没嵌顿史,可以先等等,部分宝宝的鞘状突会慢慢自己闭合,疝气也就好了。但家长要多留意:别让宝宝长时间哭闹、避免便秘,减少肚子受压。

  1岁以上宝宝:建议手术,腹腔镜更优

  1岁后宝宝自愈的概率很低,尤其是反复嵌顿、疝气大,或女宝,医生一般建议手术。现在主流是“疝囊高位结扎术”,有两种方式,腹腔镜手术比传统开放手术优势更明显:

  创伤小、恢复快:只需要3-5个0.3-1cm的“小钥匙孔”,不用开大切口,宝宝术后当天就能下床,住院一两天就能回家,疼得也轻;

  能查“另一侧”:15%-30%的宝宝单侧疝气,另一侧其实也有潜在“小口子”的隐匿疝,腹腔镜能一起看到并处理,避免以后再做一次手术;

  并发症少:伤口感染、阴囊肿的概率低,对宝宝腹壁发育影响也小,疤痕还不明显。

  嵌顿疝处理:6小时内是关键

  如果宝宝出现嵌顿疝,一定要6小时内送医!医生会先尝试手法复位,要是复位失败,或怀疑肠坏死,就得紧急手术,别耽误时间。

  最后提醒:别用疝气带,及时就医是关键

  很多家长想给宝宝用疝气带“压回去”,其实不推荐——可能会增加嵌顿风险,还可能磨伤皮肤。

  总的来说,小儿腹股沟疝并不可怕,早发现、选对治疗方式就行。如果发现宝宝有鼓包,先别慌,去正规医院儿科或外科让医生评估,该观察观察,该手术就手术,多数宝宝术后都能恢复得很好。

专家简介

36.jpg

  王威,本溪市中心医院肛肠外科与儿外科负责人,主任医师,中国抗癌协会NOSES专委会委员、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NOSES学组委员、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直肠癌保肛外科专委会委员,专注于从新生儿到成人的全周期肛肠疾病诊疗,尤其在肛周疾病、结直肠肿瘤、小儿腹股沟疝等先天畸形领域形成特色,通过微创手术、多学科协作及终身随访,确保患者获得精准治疗,实现最佳功能预后。

  出诊时间及地点:

  周一上午、周四上午:本溪市中心医院门诊楼六楼高医门诊。

  周二、周三、周五:本溪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金山医院普外科第三病区